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聖馬可咖啡宣教平台】 咖啡吧台就是服事祭壇 咖啡師就是宣教士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作者:  何毓芬  日期: 2018-10-08
【記者何毓芬台北報導】長期投入咖啡研究、擁有SCA認證國際考官及廿多張SCA咖啡相關國際專業證照的聖馬可複合式餐飲集團執行長詹敬民,本身也是三光長老教會代議長老,以「聖馬可」品牌成為一個推動咖啡宣教的平台,與有心投入福音咖啡事工的教會或基督徒結盟,支持扶持這些宣教夥伴,一起用咖啡傳揚福音領人歸主。對他來說:「咖啡吧台就是服事祭壇、咖啡師就是宣教士!」
本身是第五代基督徒、從小在餐飲業家庭中長大的詹敬民,除了喜歡喝咖啡,對咖啡研究很有興趣。他在咖啡這門專業上,不斷學習精進,花許多時間考取各項證照,成為相當優秀的咖啡師。
詹敬民年輕時曾經創業投資餐飲業和咖啡館,金融海嘯那一年,因創業失利負債累累,經歷人生最低谷的時刻。後來,他選擇腳踏實地勤奮工作還清債務,依靠上帝越過困難,憑信心經歷上帝的帶領。因著妻子的鼓勵,他決定從新開始,專心投入咖啡產業。
五年前,他跟上帝禱告尋求,希望能找到合適的地點可以開店,與弟弟詹敬偉一起開設「聖馬可複合式餐飲」,投入福音咖啡事工。開店期間適逢教會動工整建,他把教會汰換掉的桌椅及十字架木框回收再利用,成為店裡獨具特色的裝飾設計。有幾位未信主的彩虹媽媽,因著來到店裡聚會用餐,進而認識福音進入教會。
對詹敬民來說,人人皆祭司,如同保羅織帳篷一般,透過自身專業投入職場宣教工作,成為他人生的呼召。這幾年來,詹敬民陸續協助全台十多間教會或基督徒開設咖啡館,除了專業咖啡技術傳授之外,由聖馬可這個品牌成為中央廚房,提供高品質的咖啡豆及相關餐飲材料。
他會花一些時間與結盟夥伴一起禱告,尋求上帝的心意,清楚投入福音咖啡事工的異象,審慎評估開店的可能性。包括協助台北iM行動教會在一樓騎樓成立「慕門咖啡」,協助葛瑞絲香草田推動更生人福音咖啡事工。今年也協助隱身在社區中的台中興光教會成立「1369聖馬可咖啡」,推動福音咖啡事工。以「咖啡廳即是教會」的理念,嘗試在社區中開創出新型態的宣教模式。
「咖啡成為投入海外營商宣教很好的媒介。」今年八月底,詹敬民去到緬甸十多天,透過營商宣教的方式,教導當地青年學習咖啡技術,幫助他們擁有一技之長,可以自力更生。未來將持續培訓這群青年,創造就業機會,進一步在當地發展福音咖啡事工。
詹敬民也提出一套特殊的「咖啡神學」,連結自身專業和生命見證,與學生或客人分享:上帝是一位烘豆師,每個人都是一株咖啡樹,願意被烘(順服)的人,身上的恩賜就能發揮出來。不願意被烘(不順服)的人,需要花更長時間被管教。他常形容,打奶泡就是讀經禱告的基本功,奶泡打得綿不綿密,溫度控制得好不好,將會影響這杯咖啡好不好喝。
詹敬民表示,台灣咖啡產值一年約700-800億元,喝咖啡的人口相當普及,是相當廣大的福音禾場。很多教會或基督徒都想開咖啡廳來傳福音,能夠持之以恆的卻不多。他認為,「提升專業度」是讓福音咖啡能夠穩定經營的要素之一。除了自身不斷學習精進,也要願意教導培訓員工提升咖啡專業技能。此外,除了要把握機會向客人勇敢傳福音、分享見證,後續有無教會小組跟進或建立關係相當重要,這將影響福音的發展。「福音與專業缺一不可,必須同時並進!」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免疫療法 免疫煞車 癌症新解 癌症將成慢性病


因為找到鬆開「免疫煞車」的辦法,加速了癌症藥物的研發,艾利森與本庶佑獲得第一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從發現、深入探究,到完成藥物開發,都是基於對基礎科學的堅持。

撰文/林慧珍
重點提要
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頒給了免疫學家艾利森與本庶佑,他們的基礎研究與發現,為癌症治療帶來全新的策略。
他們分別發現T細胞表面的兩種受體CTLA-4PD-1就像免疫系統的「煞車」。卸除煞車就可活化T細胞,進而殺死腫瘤。
針對「免疫檢查點」研發的抗體藥物,也可望為傳染性疾病、過敏以及各種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有所啟發。 
銀幕上一張張投影片閃過,講台上,來自美國德州的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以急促的語調,講述著一個個奇蹟般的故事:罹患轉移性黑色素瘤的婦女,經過試驗性的短暫治療後,腫瘤消失,13年後的今天仍然健在;另一位大腿上長滿黑色素瘤的女士,同樣歷經12週的療程,病灶消退不見;同樣的試驗藥物,讓已經轉移的惡性腫瘤縮小,而且連轉移到大腦的腫瘤組織也消失了,顯示藥物的作用不受大腦血腦障壁影響??。同一場演講,接續發表的另一位講者是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也舉出卵巢癌患者用藥後腫瘤縮小的臨床試驗結果,呈現的圖表揭示了種種令醫學界、癌症患者感到希望的實驗數據。 

演講由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主持,台下坐著大學教授、研究人員、醫藥專業人士及生技業者,甚至還有罹患癌症的影藝名人,演說受到的矚目不在話下。確實,這場演講有其特殊意義,它不純粹是學術發表,也是第一屆唐獎(Tang Prize)的生技醫藥領域得獎演說。頒獎典禮就在演講前一天的918日舉行,艾利森與本庶佑一起從總統馬英九手中接下獎章,兩人共享獎金新台幣4000萬元,外加最高1000萬元的研究計畫經費。 

唐獎,一個世人還不是很熟悉的國際學術獎項,是台灣企業家尹衍樑效法諾貝爾獎精神,在2012年創立,每兩年頒獎一次,表彰在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四個領域中成就卓越、對世界具有貢獻與影響力的學者。其中的生技醫藥領域獎項,頒發給「具原創性之生物醫學及藥物研發之科學研究,對於重要疾病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有明確之影響,以生技醫藥解決人類疾病的問題,有助於人類健康之增進。」 

艾利森現任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免疫學系主任與免疫治療研究平台主任,本庶佑則是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科免疫基因組醫學講座的客座教授,兩人在近百位被提名人當中脫穎而出,他們最重要的貢獻,是長期投注於免疫學基礎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癌症用藥的開發,把癌症的治療推向嶄新紀元。 

癌症治療展新頁
腫瘤是人體驅動細胞分裂的基因出現異常,導致細胞的分裂與生長失去控制,而用以防止細胞產生這類型態異常的基因,卻受到了抑制。腫瘤細胞的基因組成相當不穩定,會產生許多新的蛋白質分子,免疫系統無法辨識。這些腫瘤細胞有超強的適應性,有許多伎倆可以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過去多年來,人類利用手術、放射療法以及化學療法,做為提高癌症病人存活率的三大武器,儘管療法持續改進,療效跟著提高,癌症治療仍然面臨瓶頸,人們對於一些特別棘手的癌症,例如轉移性黑色素瘤、胰臟癌等,也幾乎還束手無策。 

艾利森及本庶佑分別發現人體藉由CTLA-4PD-1啟動免疫反應的「煞車」機制,並不約而同採取「阻斷煞車器功能,讓免疫反應加速,進而殺死腫瘤細胞」的策略,開創癌症免疫療法的新頁,在近年的臨床試驗當中大獲成功,成為人類抗癌戰役當中的第四項武器。2013年,癌症免疫療法登上《科學》雜誌封面,獲選為當年度科學突破之最,期刊總編輯在評論當中不諱言指出,選擇這個具有臨床性質的議題做為年度大事,似乎背離了《科學》的定位;但是編輯群經過激烈辯證及檢驗,還是肯定了癌症免疫療法的歷史意義,儘管它的未來還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從上游關掉自體免疫發炎因子IL-17A— 找到自體免疫疾病潛力治療標靶


從上游關掉自體免疫發炎因子IL-17A— 找到自體免疫疾病潛力治療標靶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建檔日期:107-10-01  更新時間:107-10-01
自體免疫疾病是我國十大重大傷病第三名。它是一種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例如全身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和乾癬性關節炎等,患者飽受病痛,必須終生治療與用藥,也是醫界長久以來的挑戰。
IL-17A細胞激素過度表現已知是造成許多自體免疫發炎的元凶,因此是目前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熱門標靶,但是其產生機制仍是未解之謎。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譚澤華特聘研究員兼主任與莊懷佳助研究員團隊,經歷七年探索,透過小鼠實驗成功解開IL-17A細胞激素產生的關鍵機制,將有助於開發新型醫療策略。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表示,目前國際上研發的IL-17A抑制劑,多屬於大分子蛋白抗體類的生物製劑,目的在抑制細胞外過量的IL-17A,然而抗體藥發展成本較高。此研究發現產生IL-17A細胞激素的關鍵機制,更精準鎖定IL-17A上游細胞內專一性關鍵開關的因子,直接從源頭關掉使IL-17A無法產生,具有潛力用以開發成本較低的小分子標靶藥物,是一個嶄新的醫療策略。研究於今年九月發表於Science雜誌系列期刊《科學尖端》(Science Advances)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與莊懷佳助研究員團隊,在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關鍵。它的過度表現會誘發下游一連串反應,刺激T淋巴細胞發生發炎反應。研究團隊創建基因轉殖小鼠模型,模擬病患體內T淋巴細胞中GLK蛋白激酶大量表現的狀態。結果發現此基因轉殖小鼠自發性的產生自體免疫疾病,許多器官如內臟,眼睛與關節均發生病變。進一步分析小鼠血清當中多種發炎細胞激素,發現自體免疫疾病治病細胞激素IL-17A含量特別增加。
團隊歷經七年探究,成功運用小鼠實驗揭開IL-17A過度表現的作用機制,發現GLK酵素蛋白激酶過量表現會誘發一個「AhR-RORgt蛋白質複合體」,接續誘發IL-17A細胞激素,造成IL-17A細胞激素上升。此系列反應是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關鍵。更重要的是,此蛋白質複合體是專一性的調控IL-17A,也就是說,阻斷這個蛋白質複合體,僅影響IL-17A,不會影響其他細胞激素的作用,也因此不會影響其他體內所必需的生化反應,造成可能的副作用。因此「AhR-RORgt蛋白質複合體」具有潛力作為自體免疫疾病的標靶分子,用來開發新型醫療策略。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發現深具臨床應用的價值,目前已送出美國暫時專利申請,未來將持續研發並尋求與國內外機構的藥物研發產學合作,期望為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提供具潛力的治療新方向。


 
Design by Wordpress Theme | Bloggerized by Free Blogger Templates | coupon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