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無家可歸流浪漢 Homeless People in Anaheim, California or Third World Country?








人類自古,歷代聖賢無人有法解決的貧富差距問題,至今舊問題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問題,無論從政治制度或宗教信仰,都束手無策。人類對伊甸樂園的回歸期待,我看是永遠也回不去了,只能等死後的天堂樂園!

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細胞自噬 細胞一日飢餓秘密獲得諾貝爾獎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從對抗細胞飢餓,到清除病原菌,甚至到控制腫瘤生長,細胞自噬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生理與病理的調控角色。
生物在飢餓狀態下會展現積極的求生潛能,處於飢餓狀態的細胞又是如何啟動一連串的反應,去克服重重的挑戰呢?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教授揭露了這個遊戲的準則。
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教授在2016年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暨醫學獎,他研究的細胞自噬(autophagy)現象是探討細胞對於自己的胞器進行分解、回收的機制,其中英文autophagy來自於希臘語的「自我(self)」和「吃(eat)」兩字的結合。
細胞自噬是細胞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細胞處於飢餓狀態時,它可以透過自噬作用分解蛋白質和非必需的成分以產生能量,使細胞免於因養分缺乏而造成損傷。此外,細胞自噬能幫助清除受損的細胞結構,防禦病毒和細菌的入侵。但不正常的細胞自噬機制反而與癌症的發生有關,自噬功能降低也會觸發多種疾病的生成。
早在1960年初就發現了細胞自噬的現象,但是對於細胞自噬是如何發生、什麼基因在負責調控、其與疾病或細胞發育的關係如何等疑問則了解得非常少,直到大隅良典開始研究酵母菌始撥雲見日。
大隅良典,1945年出生於日本福岡,一開始他念化學科,但後來因為興趣而轉到基礎科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在恩師今堀和友教授的建議下遠渡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並在那裡奠定了研究小鼠體外受精的基礎訓練。
1988年大隅良典開始經營自己的實驗室,他對酵母菌中負責降解蛋白質的液泡很感興趣,這個胞內構造就相當於人體中的溶酶體。為方便觀察酵母菌的液泡,他製造了一群缺乏液泡降解酵素的突變酵母菌,再輔以誘導飢餓的方式來產生液泡堆積,因此發現了酵母菌擁有細胞自噬的功能。
接著他以酵母菌為平台進行研究,並成為第一個找到控制細胞自噬關鍵基因的人,這些重大的突破陸續於19921993年發表。這一細胞自噬基因的發現啟發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積極投入探討細胞自噬在生物體中的功能,並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細胞自噬的形成
當細胞遭受到環境脅迫或接收到養分或氧氣不足的訊息時,其訊號受體會把這訊息往細胞內回傳,使得細胞內多種脂質及蛋白質形成彎月狀的雙層膜構造,稱為分隔膜。這分隔膜會繼續產生新的膜而逐漸增大,稱作自噬小泡,並裹住受損的胞器或蛋白質。自噬小泡最後會關閉成自噬體,並把待分解的物質帶到垃圾處理場,在這裡指的是溶酶體。
自噬體外層膜會與溶酶體的膜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然而微酸性溶酶體內存有許多水解酵素,因此可藉由這些酵素把老舊的胞器或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並銷毀或回收再利用成為細胞的營養。過去的研究指出,細胞自噬與胚胎分化、細胞分化、壓力的適應等都有關,正常細胞固然可利用自噬作用進行細胞內重整,但是細胞自噬作用若失調就會產生許多困擾,不但影響細胞功能的正常運作,也會導致疾病的產生。
細胞自噬與免疫功能
細胞自噬途徑或自噬蛋白的獨特功能能夠調控生物體免疫系統的運作,但其間的關係複雜。細胞自噬可以透過和免疫信號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誘導抗體的生成、幫助細胞激素的釋放、活化淋巴球與免疫細胞、增加發炎反應等免疫功能,也能抵禦外來病原體入侵或進行組織修復等。細胞自噬作用也能負向調控免疫細胞的活化,以避免過度的免疫反應造成身體無法負荷或因而產生了疾病。
另一方面,免疫細胞所釋放的信號也能夠誘導或抑制細胞自噬作用的發生,進而幫助其他細胞清除老舊胞器蛋白質或清除病原體等功能。整體來看,細胞自噬與免疫及發炎反應能彼此調控,互相影響,因此如有一方產生了問題,便可能導致疾病的產生,如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氣喘、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潰瘍性腸炎等。
細胞自噬與病原菌感染
細胞自噬會在不同的壓力或刺激下啟動,對於細胞而言,感染也是一種刺激,病毒和細菌的感染則是造成人類疾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許多研究都證實,細胞自噬能夠做為細菌及病毒入侵時的防禦機制,保護宿主細胞。細胞自噬能夠清除存在於細胞內的細菌,細胞內的病原體像是結核分枝桿菌,被巨噬細胞吞入後能透過抑制吞噬體成熟而在宿主細胞內存活,並在細胞內複製。這時細胞自噬的作用便是克服分枝桿菌對於吞噬體成熟的抑制,使得分枝桿菌無法在宿主細胞內生存,減少了肺結核發生的機會。
另外,也發現細胞自噬能夠清除被吞噬後逃脫至細胞質的A群鏈球菌,以及能夠透過辨認損傷的沙門氏菌包含體,進而包裹住傷寒桿菌並進行清除作用。雖然細胞自噬具有可幫助宿主細胞清除細菌的作用,然而目前已知也有些細胞內的細菌能夠免於自噬作用的清除,而得以存活及複製,例如福氏志賀氏菌、李斯特菌等。
細胞自噬也會利用不同的作用方式扮演對抗病毒的角色。在對抗病毒時,細胞會產生第一型干擾素來抑制病毒的複製,科學家首次發現在水皰性口炎病毒感染細胞時,自噬體可以幫助細胞辨識病毒顆粒,進而誘發抗病毒的第一型干擾素抑制病毒。另外,細胞自噬也會把感染細胞內的病毒蛋白表現到細胞表面,讓巡邏的免疫細胞發現,進而清除受感染的細胞,以降低其他細胞受感染的機會。
當然,如同對抗細胞內的細菌,細胞自噬體也可以包裹住其中的病毒,再透過溶酶體中酵素清除病毒的蛋白質或遺傳分子,抑制病毒的複製,如對抗皰疹病毒。另一方面,有些病毒反而會利用自噬機制促進病毒在細胞內的生長複製,例如登革熱病毒、帶狀皰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B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由此可知細胞自噬對於不同病原體的生長及複製各扮演著黑白不同的角色。
細胞自噬與神經退化性疾病
大腦與脊髓是由神經元細胞所構成的,這些神經元細胞有其特殊的構造,可以透過電化學信號快速且準確地傳送訊息給其他細胞控制各種的生物功能,如調控自主性與非自主性運動、外來訊息的處理、協調各個組織與器官,並做出決策等。一般而言,神經元細胞的再生能力較差,一旦受到損傷而死亡,會造成不可逆的神經功能喪失,進而引發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亨丁頓舞蹈症等。
探討細胞自噬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關聯是起自觀察老鼠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在神經元細胞缺乏細胞自噬作用時,小鼠會出現運動功能的缺陷,如異常肢體緊扣、反射和協調運動的減少等。
此外,在這些缺乏細胞自噬作用的神經細胞裡,堆積著許多無法被清除的蛋白質,使得神經細胞中毒,甚至導致死亡,如上述的阿茲海默氏症中的β澱粉樣蛋白、帕金森氏症中的α突觸核蛋白與亨丁頓舞蹈症中的含聚谷氨酸蛋白。這些毒性蛋白無法順利清除,可能是因病患神經細胞中的細胞自噬調控機制出了問題。
細胞自噬與心血管疾病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眾多,目前已知和細胞自噬作用相關的有心臟肥大、心衰竭、心肌缺血再灌注、動脈硬化等。正常情況下,心臟細胞可藉由自噬作用來分解損傷的胞器,並藉此獲得能量,也避免了因粒線體受損而致的活性氧物質傷害,淘汰老舊的蛋白質,保持心臟細胞內環境的穩定性。但因為自噬作用同時扮演著雙重角色,如果自噬作用過度地進行,反而會使細胞走向死亡並演變成病態性心臟肥大,進而引發心絞痛、呼吸困難、水腹等症狀。
研究指出因為自噬作用引起的心臟肥大,也會導致心衰竭,並且伴隨年紀增長而更嚴重。心血管疾病中高致死率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梗塞後的血管早期再灌流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但缺血再灌流損傷卻也容易導致心衰竭和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證實,這現象和心肌細胞的自噬作用密切相關,缺血階段時的自噬具有保護作用,而在再灌注階段,自噬作用反而造成心肌損傷。
細胞自噬與癌症
人體是由無數細胞所組成,這些細胞會經過分裂、代謝、生長,或修復損傷,這些現象都是由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當這些基因受損時,其所製造的異常蛋白質會驅使細胞不正常地增生、分化,它們在身體中累積成塊就形成「腫瘤」。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惡性腫瘤就稱為癌,癌細胞甚至會破壞周圍組織而轉移。
細胞自噬則是維持細胞內蛋白質恆定的一重要系統,可以清除異常蛋白質,因此抑制腫瘤的發生。但研究發現,當癌細胞生成後,大量生長複製的癌細胞會啟動細胞自噬來抵抗周遭環境的壓力,如缺氧、飢餓或抗癌藥物的治療等。最近研究更顯示癌細胞在轉移到其他組織的過程中,細胞自噬的高度活化能幫助癌細胞適應血液或異地組織的環境。其中詳細的機制與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都尚待釐清。
針對細胞自噬作用進行癌症治療一直是科學家努力的目標,若能增強或抑制細胞自噬功能,可能會對抗癌的工作有幫助。目前臨床上用來治療瘧疾的奎寧就是細胞自噬的抑制劑,把奎寧和常用的化療、標靶藥物結合,抑制癌細胞的自噬能力,初步看起來也頗有效果。
因為大隅良典教授的研究,我們得以知道從對抗細胞飢餓,到清除病原菌,甚至到控制腫瘤生長,細胞自噬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生理與病理的調控角色。細胞自噬扮演著多元的角色,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因此需要了解在不同壓力刺激及環境下,細胞自噬功能的發生及其影響,藉此來控制各種疾病的進程,甚至是抑制疾病的產生。

2019年2月6日 星期三

《家庭園藝》奇形怪狀的 菊芋 號稱天然胰島素 控血糖的奇蹟食物

號稱天然胰島素 菊芋 控血糖的奇蹟食物


文、圖/春山如笑 20171112 06:00
瓊的朋友住在離雷德蒙約六、七哩的小鎮上,她家院子很大,少說也有15畝。她全職在家養雞、種菜、植樹、栽花。幾年下來,家裡果園、菜園和花園管理得像模像樣。
她帶著我們四處參觀,並與我們分享她的園林規劃和種植經驗。一種被她稱作「洋薑」的植物引起我的注意。我問她,「洋薑和生薑相似嗎?」她說,「不,像土豆,但澱粉含量很低。」她還說,洋薑加糖後可做成果脯,她家的孩子都很喜歡。
當她問是否有人想要時,我說,我想要一、兩棵。她立即從地裡拔了二棵,小苗的根部各有一中等土豆大小的塊莖,根鬚上帶著腐殖質,看起來很健康。
我要在雷德蒙住幾天,瓊的父親將洋薑放入一個廢舊的塑膠食品盒裡,為它們澆了些水,置於陰涼處。我離開前,他叮囑道,「今年不要收穫,塊莖太小。」
菊芋 又稱鬼子薑
回家上網查詢,原來「洋薑」即菊芋(Jerusalem Artichoke)。它們原產北美洲,是一種菊科向日葵屬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別名有塊根向日葵、洋薑、鬼子薑等。
我將它們種在菜園邊,一棵在鐵絲網內,一棵在鐵絲網外。鐵絲網外的那棵很快被鹿品嘗了一番,只留下一小節。鐵絲網內的小苗生長迅速,基部生出5-6條壯實的旁枝和許多小枝。用竹杆將鐵絲網外的小苗圍起來後,它們的基部也長出了不少側枝,比那棵未被鹿騷擾的還要旺盛。我喜歡它們挺拔、帶毛刺的紫色莖和向日葵般的葉子,每次給菜園澆水時自然落不下它們。細心呵護下,它們很快就長得比我高。一天,鐵絲網內的那棵突然臥倒了,我見旁邊還有不少新生側枝挺拔向上,便隨其自然。不久它們臥倒的莖又直立起來,和新生的側枝形成枝繁葉茂的活籬笆。
9月雨季到 終於開花
菊芋長到約10呎高時仍不見開花,左盼右盼,總算有了花蕾,卻遲遲不肯開放。9月底10月初它們終於開出些黃色的小盤花,這時雨季已至,應了花無百日紅的俗語。忽有一日,我發現菊芋周圍的土鼓起了包,第一反應是鼴鼠在作祟。但兩棵菊芋的土堆如出一轍。我扒開裂縫一瞧,天哪,裡面鼓鼓的全是生薑似的塊莖。這時我想起瓊的父親曾說當年不要收穫,便取了幾個略帶粉色的小團回家品嘗。我將它們切成薄片,與生菜、黃瓜和番茄一起做成沙拉,味道還行,但不是我喜歡的。
有人說寒冷的土壤和霜凍可以改善菊芋塊莖的質地與風味,如同霜凍後收穫羽衣甘藍和菠菜一樣,可使它們「變甜」。還有人說,可以將它們留在地裡慢慢挖,一直吃到春天發芽前。
我打算霜凍後少挖幾個,剩餘的留在地裡需要時再挖。為了確保它們越冬萬無一失,我給它們添了厚厚的落葉。殊不知幾場豪雨和一夜秋風後,約10呎高的菊芋,趴在了地上,其根部的果實被雨水沖涮得暴露無遺。我將它們堅硬的莖剪成數段,拖出根,只見層層疊疊的塊莖填滿了坑,它們糾纏在一起,幾乎不用細挖。出乎意料的是,兩棵菊芋竟然結了一桶果實;它們濕漉漉的,沾滿了泥和水,讓我措手不及,不知該如何儘快處理它們。
可入菜還能保健養生
據說在日本,菊芋已成為一種保健食品原料,我便拎著新出土的塊莖按響日本鄰居的門鈴。笑容可掬的女主人不知菊芋為何物,更不知其用途。我讓她自己上網查,因為我也知之甚少。我又給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越南朋友送去一大包,她也沒聽說過菊芋。我告訴她,菊芋去皮後可做湯,亦可焗烤。
至於我自己,先按照網上得來的食譜做了一大鍋菊芋濃湯。菊芋濃湯清香可口,但清洗菊芋,尤其是去菊芋皮是件苦差。菊芋形狀怪異,且凸凹有致,削皮不易。再者,一塊菊芋削掉皮,掐頭去尾後所剩不多,遂改做烤菊芋。烤菊芋外脆內軟,味道鮮美,做法間單:把刮洗乾淨的菊芋切成薄片,放入烤盤,撒上橄欖油、蒙特利爾鹽(Montreal Salt)和牛至(oregano),在350°的烤箱裡烘烤30分鐘左右即可。有人說生菊芋脆脆的,具有豆薯(jicama)般的堅果味。但我不喜歡生豆薯,對生菊芋也不感興趣。
收穫後得快快吃
令人遺憾的是,菊芋不能像土豆那樣儲存,收穫後必須迅速食用,否則它們所含的菊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它們在冰箱的蔬果保鮮格通常可保存1周,最多不超過2周。將它們蒸熟後冷凍起來儲藏,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前提是家裡已有現成的冰櫃,否則誰肯專門為它們買一個冰櫃?也許這就是它們不像其他蔬菜那樣受歡迎的原因。
去年挖完菊芋後,我將地裡的根鬚清理得很乾淨,惟恐它們會到處蔓延。今年春天它們不請自來,鐵絲網內的那棵捷足先登。另一棵被鹿嘗試過兩遍後,居然後來者居上。不同的是,今年我不再為它們澆水,就連夏天最炎熱的時候也沒有,它們依然茁壯地成長。兩棵菊芋一棵挨著西葫蘆,一棵靠近番茄,它們定是受益於左鄰右舍。可喜的是,今年它們都沒臥倒,長得比去年還要高,一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架勢。9月底它們又按時開花了,雖然是零星的,在百花凋零的秋天,菊芋黃色的小花,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質樸、典雅。如今,它們的果實又呼之欲出,等著我去挖掘,我給它們唯一的,也是最後的服務便是培土。待到霜凍前或霜凍後,它們匍匐在地面時,我將再次去收穫那些天然的饋贈。今年,它們不再是我的負擔,我會試著用它們做醬菜和泡菜。據說用剁椒醬醃製的醬菊芋鹹香脆嫩,可與醬黃瓜媲美。
曾是「窮人的食物」
17世紀以前,菊芋曾是美國土著民的重要食物。1605年,法國探險家塞謬爾.德.尚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在鱈魚角發現這一植物,於1650年將這種「土豆」帶回歐洲。菊芋很快成為當地廣泛種植的蔬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物質匱乏的年代,它們豐富了歐洲人的餐桌。戰爭結束後,菊芋被稱作「窮人的食物」,不登大雅之堂,但在一些傳統的歐式菜肴中,仍保留其重要地位。
據報導,菊芋富含碳水化合物菊粉(Inulin),已引起現代醫學的關注。菊粉是一種天然果聚糖,對患有貧血症和血糖有問題的人有益,其潛在缺陷是一些人食用後會導致腸胃脹氣或疼痛。雖說無危險,但像任何新食物一樣,應先從少量開始,看看自己的容忍量。不管菊芋是否有益健康,飲食均衡、多樣化,總歸是好的。
菊芋喜陽、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高,幾乎能適應任何土壤,目前在亞利桑納、新墨西哥、內華達、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均有發現。一些地區的農民認為它們是一種難以剷除的雜草,但在另一些地區仍被作為塊莖作物種植。若是你的花園裡需要一種6~10呎高,秋季開花的向日葵-既無蟲害,又能自播,並能生產食用塊莖,菊芋就是你的夢想植物。

號稱天然胰島素「菊芋」控血糖的奇蹟食物!




2017年台大公衛學院與國民健康署合作,公布一項首次針對國人死亡的危險因子所進行的調查排行,其中高血糖是造成國人死亡的第一大危險因子。
為何高血糖會高居排行第一,導致死亡人數甚至超越吸菸、高血壓、PM2.5,其實跟國人血糖控制不佳有關,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經破表了。
尤其現在進入冬季,氣溫降低,更是容易讓血糖飆升的危險期。
如果你經常覺得疲累、手腳發麻、皮膚乾燥,那你最好量一下自己的血糖,看它是不是已經破表了!
除此之外,高血糖還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讓它保持穩定、不會忽高忽低?讓專家告訴你!播出日期:2018/12/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ZMisONFO8

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從教狗來瞭解如何正確與有效的「教育」



」不等於「」。
」是一堆材料。(知識)
」是將一堆材料做成一道美食。(應用知識)
」是為了考試。(背誦記憶)
」是為了處理與改善事物。(為人處事,使無變為有)
」是自我再教育,將「」消化與吸收,而得的效果。
」同樣有「好壞、正邪、善惡、真假、」兩種相對的屬性。
從個人延伸至群體,再到社會、國家、世界,價值相對,左派右派,福音派、靈恩派,開發與未開發國家、貧與富、在職與失業又回到個人如何生存於世,如何「」?
教會」等於「 神的國度」?還是另類社會?
當由「」而「」,從喝奶到能吃乾糧,從幼小到成熟人。
從個人延伸至群體,再到社會
這隻小狗先天7分的聰穎是「野蠻」的,經後天3分的調教成了「文明」。

主耶穌對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評價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說:『若是我們在我們祖宗的時候,必不和他們同流先知的血。』這就是你們自己證明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了。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 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
馬太福音 2329~33

使徒保羅的屬靈體驗
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
(哥林多後書 36
「精意」或作「聖靈」。


「學以致用」與「學以誤用」、「學非所用」、「學而不用」,差別很大。

 
Design by Wordpress Theme | Bloggerized by Free Blogger Templates | coupon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