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傳道人當有謀生能力

 傳道人當有謀生能力

作者: 林創訓

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從這俗話說起!想起! 人如何能放開做事!

有一個文士來,對耶穌說:「夫子,你無論往哪裏去,我要跟從你。」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馬太福音 820

  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做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 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帖撒羅尼迦後書 310

 

主耶穌給門徒一個觀念,就是“國度”,不是「教會」。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阿們。
馬太福音 69~13

 

首先基督徒務必清楚什麼是「福音」?「福音事工」又是什麼

福音

福音:有福的消息,是好消息,這好消息是叫世人(價值只建立在形而下的人),得著形而上永恆光明的永生價值。

「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祂的獨子,要使所有信祂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
約翰福音 316

福音事工

福音事工,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優良素質自然流露,基督徒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從事福音工作,是具體彰顯福音存在的「事工」,也就是 神的國度文化,不單指口傳福音與組織工作。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 516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
彼得前書 212

 

教會裏的階級意識」?

起初使徒保羅所指的是教會的兄弟姊妹,每個人因有不同恩賜,根據其恩賜而產生不同的任務職稱,職稱並非「階級」,而是屬靈的責任。教會也因時間的拉長,在沒有外界的政治或文化壓力的脅迫下,教會人數漸漸增多,人一增多便會產生「管理」,教會成了「團體組織」

使徒保羅

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羅馬書 121~87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
以弗所書411

教會這一切因人數增多而產生的變化,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同樣都是為了造就與供應每一位兄弟姊妹的屬靈需要,可說是毫無階級意識存在的可能,對初期教會而言,面對外界脅迫,能聚在一起已是不易之事,教會階級是毫無意義。

然而時代的變化,人權與民主意識的高漲,長期的和平無戰事,增進人類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助長功利主義的產生,教會原本單純的事,也就會隨之變得複雜了。

牧師職業化,教會長執地位化,長執雖經選舉產生,卻隱藏人際關係的內幕重重,現實與屬靈是兩回事。教會因教會教義文化差異分裂成教派,再從教派權力文化因素,分裂成獨立教會,由此可窺見為何會有大教會或巨型教會的產生,牧師有大牧師與名牧的事,美國更有牧師的私人飛機之情形存在。

 

「傳道人」是否是一種職業?

傳道人是神職人員,神職是一種職業,而非公義、公益工作?

傳道人是否應該具備謀生能力,這確實是一個在許多宗教傳統中都存在,且常被討論的重要議題。在台灣,這個話題也同樣具有現實意義。

以下是一些支持傳道人擁有謀生能力的觀點:

經濟穩定與減少教會負擔

如果傳道人具備教會以外的謀生能力,可以大大減輕教會的經濟負擔,特別是對於小型或新成立的教會而言。這也讓傳道人個人的經濟狀況更為穩定,不需要完全依賴教會的奉獻或薪資,能更專心地投入牧養工作,減少經濟上的壓力。

貼近會眾生活

傳道人若有世俗工作經驗,能更深入地理解會眾在職場和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壓力。這種「接地氣」的經驗,有助於他們在講道、輔導和牧養上提供更實際、更有共鳴的幫助,縮短與會眾之間的距離。

擴展影響力與見證

在教會之外擁有一份職業,也為傳道人提供了在不同場域中活出信仰、傳揚福音的機會。他們可以在職場上成為基督徒的榜樣,透過言行影響身邊的人,將信仰的影響力從教會內部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

學習與成長

參與世俗工作能讓傳道人接觸到新的知識、技能和人際關係,這對於他們個人的成長和視野的開闊非常有益。這些多元的經驗也能反過來豐富他們的牧養內容,讓事工更具廣度和深度。

保羅的「織帳篷」模式

在基督教傳統中,使徒保羅便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雖然是使徒,卻也以「織帳篷」為生,自食其力,不成為教會的負擔。這被視為一種典範,表明傳道人即使全職事奉,具備謀生技能仍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傳道人應該全職投入事工,因為牧養工作本身就非常耗時且需要高度專注。但不可否認的是,具備謀生能力不僅為傳道人個人帶來益處,也可能為教會的發展和福音的廣傳提供更多可能性。

您認為在哪種情況下,傳道人具備謀生能力會特別重要呢?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主日、安息日、禮拜日

 主日安息日禮拜日

作者: 林創訓


主日安息日禮拜日 之定義

主日:主日是從新約開始的意識觀念,人歸向基督的日子,日日在基督裏,人是在基督裏過日子。

安息日:焦點在工作與休息工作六天後,第七天要休息,是摩西律法依據 神六天創造宇宙萬物,第七天安息所訂定,這第七天,是聖日,不可工作,必須遵守。猶太曆第七天安息日,是西曆的星期六。

禮拜日是基督徒的用詞,在每第七天是西曆的星期,稱為「主日」,又稱為「禮拜日」,舉行禮拜儀式。

主日:

主日是新約的事,是從主耶穌復活開始的,因為耶穌基督在「七日的頭一日」復活(太28:1-10、可16:1-10、路24:1-12、約20:1-10)以後,從使徒時代的教會開始,便在「七日的頭一日」進行聚會,以紀念基督復活,然而耶穌基督明確表示,人得安息不在於守日子,乃在於歸向基督人心靈「累」了,需要寧靜休要得安息不是第幾天的事,而是在於人的心靈歸向基督,天天在基督裏,且要在基督裏過日子。

耶穌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馬可福音 227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哥林多後書 517

也誠如詩篇 11~3:所描述: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

安息日Sabbath休息)

焦點在人的工作與休息。是根據 神創造宇宙萬物,六天創造,第七天就安息摩西依據 神的模式頒佈律法,人工作六天,第七天要停止工作,而不可工作,是要禮拜 神的日子,稱為安息日是聖日成為舊約法定的一天,必須遵守,有「守安息日一詞
至於安息日是以猶太曆來算猶太曆與西曆是不同,故猶太人的安息日,並非世界通稱的星期日或週日。一般認為猶太人的安息日是星期六或週六(從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安息日是禮拜的日子
星期六(英語Saturday、拉丁文 sabbatum、西、葡語 sábado,「休息」)

禮拜日

是基督徒的用詞,因為耶穌基督在「七日的頭一日」復活(太28:1-10、可16:1-10、路24:1-12、約20:1-10)以後,從使徒時代的教會開始便在「七日的頭一日」進行聚會,以紀念基督復活,後代教會一直延續了這樣的傳統。基督徒也沿用舊約第六天的安息日,每七日休息一日,稱「七日的頭一日」為「主日來聚會,舉行禮拜儀式,禮拜日上禮拜堂作禮拜,著重在禱告、唱詩歌、聽牧師講道等儀式。

然而主日的禮拜,並非要藉助禮拜儀式,來發生「安息」的作用。要增進 人與  神的密切關係,不是禮拜儀式。

主耶穌說:「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工作與休息的概念

古時人類社會對工作與休息並沒有制度規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生活在農業社會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然而人在現今工業科技社會裏,工作五天休息二天,未來AI與機器人加入,可能變為,工作四天休息三天

從量子到宇宙運行規律,永恆生生不息
運律、平靜、安穩:“平安”

人不是為祭祀主日安息日禮拜日設立的
祭祀主日安息日禮拜日是為人設立的
使人回歸到在 神裏的“平安”!

星球近看不是圓形遠觀纔知道是圓形
在人間看不到  從宇宙就能看到 

聖經記載: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 神與我們同在。)
馬太福音123

耶穌基督就是那稱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Emmanuel)的名稱,意思是「 神與我們同在」。因為基督徒是  聖靈的殿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 神而來、住在你們裏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
哥林多前書619

試想當初  神要摩西搭會幕,所羅門王建聖殿,如今會幕聖殿安在?為何  神容許會幕聖殿從人間消逝

聖經清清楚楚的告訴基督徒 神與我們同在 神就住在基督徒裏頭的,不須遠遠的從宇宙纔能看到 

又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
(彌迦書 68

  神與基督徒同在,或基督徒 神同行,是無論在任何時候處於任何所在

主是安息日的主

在昏昏擾擾的每一天人要得安息不在於守第七日那一天,乃是要人歸向基督,而且是天天,不單單每第七日的那一天。當耶穌傳 神國時的猶太人,把守安息日形成了一種規矩,遵守一個禮拜規矩,卻失去安息日的真正回歸到在 神裏的“平安”意義。主耶穌看到他們那種錯誤的認知,就開導他們,叫他們能認識到主是使人得安息的主,到主這裡才能得安息。

神融合,不是藉助於祭祀或敬拜儀式,而是心思意識的運作,「平安」是實際呈現狀況,「平安的心」是與  神同頻率,同韻律,如同人坐車,車在動,人不動而快速移位。

主耶穌說:「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心靈就是人意識的深一層,而人的意識是操控人心理運作心理運作則牽動腦神經腦神經指揮人全身細胞活動,如:生長、再生、修復、自癒、抵抗…等生理運作。

「從示巴出的乳香,從遠方出的菖蒲,奉來給我有何益呢你們的燔祭不蒙悅納,你們的平安祭我也不喜悅。」  耶利米書 620

「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上帝,勝於燔祭。」 (何西阿書 66

耶穌當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門徒行路的時候,掐了麥穗。
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甚麼做不可做的事呢?」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飢餓之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
他當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怎麼進了 神的殿,吃了陳設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吃。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吃。」
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馬可福音 223~28

再提醒一下
人不是為祭祀主日安息日禮拜日設立的
祭祀主日安息日禮拜日是為人設立的
心靈歸向基督,天天在基督的平安裏!規律、平靜、安穩!

主日即使稱為禮拜日,把禮拜儀式當作主日的主要活動,「主日」也就是「禮拜日」,「禮拜日」也就是「主日」。

但無論如何稱呼「主日」,基督徒千萬不要把「禮拜日」當作「拜拜日」,這是很糟糕的心態。

日日皆為主日之意涵

「日日是主日」:上帝的同在不只在禮拜天,更是在我們的每一天

「日日是主日」指的是,基督徒不僅在禮拜天到教會敬拜上帝,更應該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將上帝放在生命的首位,並活出與信仰一致的生活。這句話強調的是一種全時間的、持續的信仰狀態

以下是這句話的幾個核心含義:

·        敬拜的延續性:傳統上,主日(星期天)是基督徒聚集敬拜的日子。但「日日是主日」提醒我們,對上帝的敬拜不應該只侷限在短短的禮拜時間,而應該延續到每一天,體現在我們的思想、言語和行為上。

·        生活的聖潔化:這句話鼓勵基督徒將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無論是工作、學習、家庭或是休閒娛樂,都視為服事上帝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們不只是在教會才是基督徒,而是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應該活出基督的樣式。

·        上帝的同在無所不在:它也表達了上帝的同在並非只在特定的時間或地點。上帝時刻與我們同在,因此我們在每一天都可以與祂連結,並感受到祂的引導和恩典。

·        信仰的實踐性:這句話也強調了信仰不只是理論或知識,更是一種實踐。基督徒的信仰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透過愛、公義、誠實和服事他人來榮耀上帝。

總之,「日日是主日」提醒基督徒,信仰不是週末的活動,而是一種每天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態度。它呼籲我們在每一天的每一個時刻,都將上帝視為生命的主宰,並活出討祂喜悅的生命。

 
Design by Wordpress Theme | Bloggerized by Free Blogger Templates | coupon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