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作者: 林創訓
Posted in: 五千團契信息
部分宗教符號(從左至右):
第一行: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
第二行:伊斯蘭教,佛教,神道
第三行:錫克教,巴哈伊教,耆那教
下載自- 維基百科
在地球上有先天性群居又有分工組織的動物如:蜜蜂、螞蟻,從蜂后、蟻后,觀察這些真正奉天承運的小動物,確實是天性,並非因有信仰而組合運作,然而人類的群居組合,通常是因生存的利益與安全因素所形成,信仰是促成組合的重要媒介之一。
信仰是個人性的事,在信仰多元的情況下,人的信仰會有所轉換是一種常有現象,各種信仰憑藉「道理」的說法虛虛實實,宛如生活中的一種博弈遊戲。
人為了未來,在不得不跟從的情況下,細細觀察與判斷那無法眼見的「信仰」。
宗教、信仰
人對宗教信仰的建立,首先也是第一重要的事,就是認清楚:
是「神造人」?還是「人造神」?
信仰是「神主動」?還是「人主動」?
從物理科學的角度來認識,先有「物」,才有「人」,因為人是由物而生成,然而物是從何來?是無中生有或是自然有,都是屬於被創造,創造者是關鍵,創造者必然是“自有永有”,創造者掌控一切形而下的宏觀與微觀宇宙,以及形而上的靈性,兩界規律,祂就是“神”。
“信仰”這件事只存在人類的意識中,人類的意識為何會產生信仰?主要目的為何?
宗教的定義:
「宗」:表示對被神格化和人格化的自然宇宙及人類祖先神靈的尊敬和敬拜。
「教」:則指教育、育化、啓發等,進而側重於表述對神道、人道、或某一家理論體系的信仰和傳播,這一點反而與西方的religion一詞內涵較為接近。近代中國常將儒家思想和傳統稱為「聖教」,此「教」的內涵即與西方的religion一詞極為相近。(維基百科)
信仰的定義:
「信」:(相信、信念):所論述之內涵。
「仰」:(抬頭、朝上、向上,如仰望、敬仰):真理、真道、主義。
信仰的體系:
有神的體系:多種人對神祇或超自然之信仰,其組織的統稱。
無神的體系:以信念而堅持信仰的原則或理論體系
目的:尋求助力與得利、得福。
人類為何會產生信仰
首先當人類見識到浩瀚宇宙大自然的景觀,種種奇妙宏偉或微小的變化,便產生出敬畏之心,認定必有一位大能的掌控者,這位大能的掌控者就是“神”,對所敬仰之神的信心或信念,得以信靠、仰賴,就形成一種「信仰」。這是許多宗教的創始者悟道的共同點,有了信仰之意念,便有言語的敘述與文字的記錄,成為經典;聖經、可蘭經、佛經、…等。
其次人在社會的競爭中求生存,處於困境的時間居多,順境的時間較短少,在迷失無助之處境中,急需引導已獲得安慰與鼓勵,更期待能得到成功的幫助。而所需的幫助,除了貴人,就是冥冥中的神,信靠與仰賴神的幫助和賜福。
人類為何會追求宗教信仰
人因為不理解所存在的事物,是如何形成?為何形成?未來何時會消失?換個說法,就是人的“命運”,未來會如何變化?誰是主宰?在掌控人的命運?
人懼怕孤獨無助,即使在社會上事業有成或地位崇高,由於高處不勝寒的能力極限狀態,在無力感與虛空的情況下,為追求身心靈真正的價值,人不得不屈服於形而上掌控無限能力的主宰者,其存在,就是
神!因此認為信仰 神,期待能接近 神,藉以獲得幫助。
宗教信仰是一種「安慰劑」?
人無法預知未來,雖有計畫,但順逆成敗,事事也都難料。智慧與意志成了人生存的重要心理基石,而宗教信仰就成了增強智慧與意志的前驅物,無論到寺廟求神拜佛,或到教會參加禮拜聽牧師講道,有了宗教信仰的幫助,使人對無法掌握的未來,有心理的安定作用,不致陷於茫然無助與恐懼的境遇。
然而許多宗教信仰的傳道者,為了吸引人入教,尤其是加入自己的團體組織,總說好聽的好話,雖然是引用聖經、佛經、…等經典的正向積極的引導,卻避談要付出代價的事,避重就輕,如只要信耶穌,就能得永生;只要念咒語,就能消災解厄,可說是存不誠實的心,說不完全的好話,把宗教信仰窄化成許多宗派的小組織(教會、寺廟),如福音派、靈恩派;大乘、小乘;正一道、全真道;什葉派、遜尼派;…等等宗教派別組織。
信仰對人最佳又最有效果的,是帶人走向:不殺、不搶、不偷、不騙、不作惡事、…的方向前進。至於中樂透的頭獎,或期待榮華富貴能從天而降,「信仰」是幫不到忙的事。世上諸事眾物,有其規律,規律中有變化,如水遇熱氣化,遇冷固化成冰,地形有高山有低谷,規律中有不規律,如晴時多雲偶陣雨的氣候變化,不知何時會發生地震。
事物的不規律性,誠如物理科學形容電子的出現是「上帝擲骰子」(機率),信仰亦然如此「上帝擲骰子」,人信能得,上帝不一定給,聖經常用的一詞「等候」,要「等候」耶和華,台語有句俗話「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戲臺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信仰是最佳的心靈安慰劑、穩定器,但也是最容易被當成詐騙的工具!是因無人能證實與否認「先知」的資格與預言,因為形而上的事與啟示,其頻率和形而下不同。
能使心靈成長的信仰?
人心靈也就是人的心思意念與生命天性,有真理的信仰,不是教人一直在天上飛!而是能使人的心靈踏實的進步成長,充滿智慧與堅強意志,經得起狂風暴雨的衝擊。
「但是,你們要作行道的人,不要只作聽道的人,自己欺騙自己。」
(雅各書 1:22)
因人難知形而上的神,加上形而下智慧的有限,故利用宗教信仰行詐騙與操控人心,是最容易之事,而且能讓受騙者樂意誠心誠意的跟隨,並獻上時間、金錢、體力。
也因此在人類社會中,產生各種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宗教信仰,無論如何荒誕離奇的宗教,都有人信奉,就是在所謂正規的宗教中,雖有經典,對其經典內文的解釋,也會有因人而異的現象存在,行成「異端」。
信仰之路何其不易,既使是無神論者,無神也是一種現實主義信仰。
二手的信仰信息
人接觸信仰,通常是從處境遭遇變故,意識對現實無法解釋時,進而探索形而上的原因,並找尋能改善的幫助。然而形而上之事,是相當撲朔迷離,令人難以捉摸,宗教信仰因市場需求眾多,如雨後春筍的產生,孰真孰假,使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即使是假,也有眾多人信而跟隨。
宗教信仰會有亂象,是因「二手信仰信息」所造成的現象,尤其是文字經過翻譯加上解釋,“1”的信息,二手信息二手信息加油添醋就變成「1.001」,再轉手就變成1.002、1.003,如此演變下去,“1”就會變成“2”,這就是宗教信仰會有派系的原故。
「二手信仰信息」現象至今依然存在,問題在傳道者的心態:誠實與否。
以聖經為例:
「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
(約翰福音 4:23)
先知耶利米對君王所說的話是: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和華如此說:」
傳道人要傳講信息絕對是存“誠實”的心,時時求問 神,謹記聖靈的啟示,誠實傳講 神現在要給基督徒的信息,不是很久以前的信息。莫忘永活的聖靈!永活的 神!。
傳道人傳講信息,應有如宣讀聖旨:奉天承運 聖靈詔曰!絕不可隨己意而言,忽視 神聖靈的同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