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城鄉分裂 歐洲不遑多讓 川普骨牌效應將席捲歐洲


2016-12-03 《鏡傳媒》選讀
| 劉瑞芬
如果要替2016年票選最具影響力的字眼,「城鄉分裂」絕對可以列入考慮;這個因素把川普推入白宮,但它絕非美國獨有的現象。歐洲目前民粹思潮氾濫,同樣是因為城鄉差距作祟,可以說,歐洲這兩年來的政局走勢,正是鄉村挺身對抗主流體制和經濟贏家的一場革命。
世界變化的速度,快到令人頭暈目眩、目不暇給。一年前,再厲害的水晶球,恐怕都沒有預見到當前的政治現實:英國6月底通過了脫歐公投,不到五個月後,川普贏得了美國總統大選,連續兩次政治大地震,至今餘波盪漾。
細究之下,會發現主導大西洋兩岸選民投票意向的背後緣由,有一個同樣的脈絡:城鄉分裂與貧富差距。這個因素,在歐洲大陸同樣決定了許多選民的政治傾向,在2016年形塑了歐洲政壇的走向。
問題來了。
明年包括荷蘭、法國、德國等歐洲多國都將舉行大選,近年內,這些國家全都見證了極右派民粹政黨的興起。打著反移民、反伊斯蘭口號的激進黨派從主流不屑一顧的邊緣小黨,迅速躍升為有實力問鼎政權的角逐者。
繼英國脫歐和川普勝選後,我們眼前是否還有更多驚奇埋伏著?挑明要顛覆體制的民粹運動,是否即將在歐洲大陸掀起一波骨牌效應?
先跟著《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去英格蘭東南方的提伯利港(Tilbury)瞧瞧。這個在19701980年代活力旺盛的小鎮,如今百業蕭條,大舉裁員把這裡變成全英國最窮的城鎮之一,仍留在當地的12,000居民,多半是因為連離開的財力都沒有,無奈只得留下。
38歲的安東尼(Antony Kerin)是一名無業父親,他想搬到另一座城市的社會住宅,但等候的名單長長一列,不知何時才能輪到他。「他們把我們留在這裡,等到腐爛為止,」言談之間,盡是對地方官員和英國政府的不滿。
曾幾何時,在鄉間長大、遠離都會以及其間種種問題的驕傲感早已流失,取而代之的,是被全球化潮流遺棄的落寞與沮喪。
這種被遺棄感,美國中西部力挺川普的選民再熟悉不過,也是英國選民不顧多數經濟專家以及主流政治人物苦口婆心的勸告,投下反對票的主因。
而歐洲這兩年來的政局走勢,也可以視作鄉間挺身對抗主流體制和經濟贏家的一場革命。
法國極右派國民陣線的瑪琳勒彭(Marine Le Pen),如今在全國擁有約30%的支持度,未過半,尚不能保證她可在20175月的總統大選入主艾麗榭宮,但應已足夠把她送進第二輪決選。
勒朋的最大票倉同樣是法國鄉村。
多年來,歐洲北部多國的鄉間面臨同一個危機,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男女為了求職,接連移居都市。
即使是缺乏單一大都會的德國,城鄉差距也越來越顯著。當柏林像海綿般吸引了外籍人士與德國其他地區的人前來,週遭的區域卻見到人口結構快速改變,超市一間間倒閉、連巴士路線都被取消。這趨勢,目前在全歐洲都可觀察到。
留在鄉間,走不了的人,成了財務上的大輸家。數據顯示,歐洲這些富有國家的藍領階級,從1988-2008年間收入幾乎零成長,在此同時,富有階級實質收入卻近乎倍增,對比兩極化。
德國智庫柏德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 8月間訪查歐盟28國的11,000人,發現民眾支持民粹政黨的主因是恐懼全球化,「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年紀越大,越感受到全球化的威脅。」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s://www.mirrormedia.mg/…/20161201int-urban-rural-div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

 
Design by Wordpress Theme | Bloggerized by Free Blogger Templates | coupon codes